《天风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政府要按照创新的规律来推动创新

 
来源:天风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22
 
在中国制造业+互联网的过程中,需要工匠精神和执着精神。政府要按照创新的规律来推动创新。 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现在很热,是所谓的“风口”。“风口”是很好,但是哪天风停了,你还弄不弄了?如果奔着风口,奔着这么一个热点来凑热闹的,我想大家最后一定会失望。等这个风过去以后,这个热潮过去以后,能够有点儿什么东西?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。 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或者“制造业+互联网”之后,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?我认为,要解决三个问题:一是提高信息密度;二是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;三是线上信息和线下资源相互结合,最终是使资源优化配置的空间大大扩展。 所以,讲“互联网+”首先要有互联网意识。我们做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以后,它一定是改变了资源的配置,一定是提高了效率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,这件事情才有生命力,才能够活得长。否则的话,风刮起来的时候,猪都会飞起来,但是风一过去就掉下来了。如果你真是提高了效率,没风了,你照样在天上。 然而,互联网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。必须有两种精神:一个是工匠精神,一个是执着精神。过去这么多年,中国制造业有很大的进步,但是和国际上制造业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。我们从发达国家进口了不少高端装备,为什么制造能力提高不上去?往往就跟别人差那么一点点,老是追赶不上去。最后你发现差在什么地方呢?即使有很好的装备,但是人的水平没上去。大量的工作其实还需要人在那儿进行操作、进行试验、进行组合。 我认为,制造业转型升级一要重视创新,二要做到精致,这就需要有工匠意识。这个工匠意识培养不容易,得铆着劲儿,非常专心、心无旁骛地干很多年,还不一定能干成。但是你不干的话,一定不成。 这对我们的体制提出很高的要求,也就是要有让人愿意干的体制机制。而现在我们的国有企业,负责人任期过短、更换频繁。再者,事情干成了以后,好像也和企业负责人没有太大关系;干的过程中万一出了错——创新是有风险的,可能还得被追究责任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解决的话,你让他在那儿用执着的精神,我觉得非常难。 而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,则存在着预期不稳定的问题,有些后路已经放到国外去了,民营企业家们还在观望,如果让这些民营企业家再有能干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,他们也是很难下这个决心。另外,这些企业还有一个能否经受住房地产、股市等泡沫经济诱惑的问题。 此外,政府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干什么?我认为,政府要从以往的“重扶持”转向“重环境”。过去政府推动一些新产业的发展,一般就是采取一些特殊政策,扶持某个行业,扶持某些企业。这种做法,当我们进入创新驱动或者“互联网+”这种环境以后,我觉得可能需要认真地反思,有些是很难持续的。 因此,作为政府,尽可能不要去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,因为未来很难预测,过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。另外,政府不应具体扶持某一个企业。现在行业的变化很快。比如说某一个技术,今天看起来还不错,到明天可能就落伍了;这个企业今天看起来还不错,明天可能就不是领先的企业。政府最重要的,还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。 对于舆论所称“要搞创新规划”的做法,我认为值得发问,创新是可以规划的吗?能规划的东西叫创新吗?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。 我们能确定的是什么呢?是创造某种环境、某种条件。比如说保护知识产权、鼓励公平竞争、培育人力资本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……把这些东西搞好以后,创新资源可以集中在某一个地区,将来在这个地区出一些创新的东西,概率是比较高的。我们只能是做到这一步。至于将来到底哪些企业、哪些产品能够脱颖而出,哪些行业是具有前景、具有竞争力的,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竞争的问题。 从这个角度来讲,政府关键是要培育这个环境。培育环境,其实要做的事还是相当多的,任务也是很重的。创新当然会遇到一些利益冲突,政府有责任正确地处理一些相关问题,化解一些矛盾,但必须明确地表态支持创新。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支持创新,创造环境上,同时放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,我觉得这是政府要做的。 总的来讲,政府要按照创新的规律来推动创新。 在中国制造业+互联网的过程中,需要工匠精神和执着精神。政府要按照创新的规律来推动创新。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现在很热,是所谓的“风口”。“风口”是很好,但是哪天风停了,你还弄不弄了?如果奔着风口,奔着这么一个热点来凑热闹的,我想大家最后一定会失望。等这个风过去以后,这个热潮过去以后,能够有点儿什么东西?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。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或者“制造业+互联网”之后,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?我认为,要解决三个问题:一是提高信息密度;二是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;三是线上信息和线下资源相互结合,最终是使资源优化配置的空间大大扩展。所以,讲“互联网+”首先要有互联网意识。我们做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以后,它一定是改变了资源的配置,一定是提高了效率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,这件事情才有生命力,才能够活得长。否则的话,风刮起来的时候,猪都会飞起来,但是风一过去就掉下来了。如果你真是提高了效率,没风了,你照样在天上。然而,互联网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。必须有两种精神:一个是工匠精神,一个是执着精神。过去这么多年,中国制造业有很大的进步,但是和国际上制造业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。我们从发达国家进口了不少高端装备,为什么制造能力提高不上去?往往就跟别人差那么一点点,老是追赶不上去。最后你发现差在什么地方呢?即使有很好的装备,但是人的水平没上去。大量的工作其实还需要人在那儿进行操作、进行试验、进行组合。我认为,制造业转型升级一要重视创新,二要做到精致,这就需要有工匠意识。这个工匠意识培养不容易,得铆着劲儿,非常专心、心无旁骛地干很多年,还不一定能干成。但是你不干的话,一定不成。这对我们的体制提出很高的要求,也就是要有让人愿意干的体制机制。而现在我们的国有企业,负责人任期过短、更换频繁。再者,事情干成了以后,好像也和企业负责人没有太大关系;干的过程中万一出了错——创新是有风险的,可能还得被追究责任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解决的话,你让他在那儿用执着的精神,我觉得非常难。而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,则存在着预期不稳定的问题,有些后路已经放到国外去了,民营企业家们还在观望,如果让这些民营企业家再有能干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,他们也是很难下这个决心。另外,这些企业还有一个能否经受住房地产、股市等泡沫经济诱惑的问题。此外,政府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干什么?我认为,政府要从以往的“重扶持”转向“重环境”。过去政府推动一些新产业的发展,一般就是采取一些特殊政策,扶持某个行业,扶持某些企业。这种做法,当我们进入创新驱动或者“互联网+”这种环境以后,我觉得可能需要认真地反思,有些是很难持续的。因此,作为政府,尽可能不要去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,因为未来很难预测,过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。另外,政府不应具体扶持某一个企业。现在行业的变化很快。比如说某一个技术,今天看起来还不错,到明天可能就落伍了;这个企业今天看起来还不错,明天可能就不是领先的企业。政府最重要的,还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。对于舆论所称“要搞创新规划”的做法,我认为值得发问,创新是可以规划的吗?能规划的东西叫创新吗?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。我们能确定的是什么呢?是创造某种环境、某种条件。比如说保护知识产权、鼓励公平竞争、培育人力资本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……把这些东西搞好以后,创新资源可以集中在某一个地区,将来在这个地区出一些创新的东西,概率是比较高的。我们只能是做到这一步。至于将来到底哪些企业、哪些产品能够脱颖而出,哪些行业是具有前景、具有竞争力的,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竞争的问题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政府关键是要培育这个环境。培育环境,其实要做的事还是相当多的,任务也是很重的。创新当然会遇到一些利益冲突,政府有责任正确地处理一些相关问题,化解一些矛盾,但必须明确地表态支持创新。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支持创新,创造环境上,同时放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,我觉得这是政府要做的。总的来讲,政府要按照创新的规律来推动创新。

文章来源:天风 网址: http://tf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7375.shtml


上一篇: 胡适与木瓜
下一篇: 金融论文_天风证券:坚定推进绿色金融,用金融力量助力碳达峰、碳中和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天风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